服务热线
18221656311
日期:2016-09-08浏览:2516次
ELISA实验常见问题分析
异常  | 结果描述  | 原因分析  | 对策  | 
白板  | 显色步骤结束后,酶标板所有孔均无颜色。阳性对照不显色。  | 试剂已过效期,或不同试剂盒组分混用  | 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,确认未过期以及所有组分均属对应的试剂盒。不同试剂盒或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。  | 
错加、漏加试剂底物、显色剂A或B  | 严格按说明书的步骤操作,加完试剂后可观察一下液面高度是否一致,以减少漏加现象。  | ||
洗板及加样过程中,酶标受污染失活失去催化显色剂显色的能力  | 确认盛酶标的容器不含酶抑制剂如叠氮钠等,确认配制洗液的容器已洗干净。  | ||
终止液误作洗涤液稀释或当底物缓冲液配制  | 每次配制时都应看清标签标明物质  | ||
蒸馏水有问题  | 确认配制洗液的纯化水达到要求且未污染,与好蒸馏水比较。  | ||
显色弱、灵敏度低  | 实验结束后,包括阳性对照、质控在内的所有板孔颜色均较淡。  | 试剂盒超过期, 超过有效期的产品可能会产生很弱的信号; 试剂盒没有按规定进行保存,受高温影响;  | 实验前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,确认试剂未过期。 不要将试剂盒长时间置于常温下,按使用规定储藏。  | 
试剂、样品用前未平衡至室温  | 从低温冰箱中取出的试剂及样品应置室温平衡 20分钟左右。  | ||
加入试剂的体积和时间有误,移液器计量不准,吸嘴内水分太多或不清洁;  | 确定所使用的试剂体积正确,加入时间适当。 校正移液器,移液器与吸嘴配合要紧密吻合。移液不宜太快,排放应*。  | ||
洗板及加样过程中,酶标受污染失活而失去催化显色剂显色的能力  | 确认盛酶标的容器不含酶抑制剂如叠氮钠等,确认配制洗液的容器已洗干净,确认配制洗液的纯化水达到要求且未受污染。  | ||
孵育时间及孵育温度未达到要求 ,反应板放入培养箱时注意温度并及时调整。  | 孵育温度应控制在 37-38℃,孵育时间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。 保温期内不宜多开门,以免影响保温。  | ||
洗板次数过多,或浓缩洗液稀释倍数不符合要求;洗涤冲击力太大。浸泡时间太长;  |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稀释浓缩洗液及洗板,减小洗涤冲击力,按说明书要求置留洗涤液时间和洗涤次数。  | ||
显色剂加量不足或顺序颠倒,或混合后加入;  | 显色剂滴瓶垂直向下,持力均匀,滴速不宜过快,先加显色剂 A,后加显色剂B,不可将A、B液混合后加入  | ||
底物作用时间不够;  | 准确定时。  | ||
蒸馏水水质有问题;  | 测定蒸馏水配制试剂对酶免疫法的影响。  | ||
实验结束后,阴阳性对照正常,质控正常,但临床标本感觉显色较弱  | 待测标本中可能不含强阳性标本,故结果可能是正常的  | 如有怀疑,可复检  | |
标本加入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 | 酶免实验中的标本禁用叠氮钠作为防腐剂,可选用 proclin、硫柳汞等其他防腐剂  | ||
阴阳性对照正常,但质控、参考品或个别弱阳性标本未能检出。  | 未达要求的孵育温度及孵育时间可检出强阳性标本,但 质控或弱阳性标本受 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被未检出  | 质控品或标本避免反复冻融。标本在一周内使用的,可存于 2-8℃,如需长期保存,应置于-20℃以下保存。质控品应小量分装,并置于-20℃以下保存。  | |
质控品或标本高温放置过久,或被反复冻融致待测物滴度下降,而未能检出  | 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,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。  | ||
仪器设定不正确,滤光片不匹配  | 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,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  | ||
灵敏度过高、板底高、高背景  | 终止后,整板结果显现均一的黄色或淡黄色;或阴阳性对照、质控正常,标本阴性标本 OD值过高。  | 整板的黄板现象可能是由于错加其他试剂造成,如同时操作两对半试剂时,测 HbsAb板用于测HBsAg等;  | 实验前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,确认所有组分均属于对应的试剂盒。不同试剂盒或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 | 
酶标对吸头的污染以及对盛放显色剂容器的污染都易造成黄板现象;  | 避免试剂组分间的交叉污染,确保吸头、容器的干净  | ||
显色剂在光照条件下放置过久,实验前已变蓝  | 显色剂 A、B未使用前避光保存  | ||
孵育温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;  | 孵育温度应控制在 37-38℃,孵育时间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。  | ||
未按要求洗板。特别是洗涤时每孔未注满洗液,易造成花板黄板现象  |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洗板  | ||
花板,一般是由于临床标本的收集、处理和保存方法不当造成  | 放置时间(自然放置 1~2h)及离心转速(3000r/min)、离心时间(15min)应引起注意。  | ||
出现随机性的花板、跳孔现象  | 样品离心不*,反应孔内发生凝血或残留细胞成分;  | 充分离心, 3000rpm6分钟以上。  | |
加样时交叉污染;  | 加标本时尽量 避免交叉污染。如盛标本的试管周围常有血痂,易脱落,应远离酶标板。  | ||
手工洗板造成的交叉污染  | 手工洗板时前 3次注洗液后应立即弃去,后几次再设定浸泡时间,可减少交叉污染  | ||
洗板机加液头堵塞导致加液不满或吸液残留量较大,造成 花板、跳孔  | 疏通加液头,使洗板时每孔均注满洗液,吸液时残留量要小。  | ||
拍板时交叉污染  | 洗板完毕拍板时用合适的吸水纸巾,不要把无关物质拍进板孔,并尽量不要在同位置拍,以免交叉污染。  | ||
假阳性  | 假阳性现象是一个综合现象,可参考上文“灵敏度过高、板底高、高背景”中的分析。这里只列举常见的原因及对策。  | 计算 Cutoff值时使用的公式不正确,导致计算得出的CutOff值过低,从而导致出现假阳性  | CutOff值计算公式应严格参照所属产品的说明书,应注意各个酶免产品的Cutoff值计算公式不尽相同  | 
洗板时未能注满洗液或洗板次数、浸泡时间不够, 洗涤不充分,样品中有其他成分残留 导致花板、跳孔,假阳性增多  |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洗板。调整洗板机时,应注意有时仪器标示的液量与实际液量并不相符,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至每孔注满。  | ||
血清标本处理不当,如未除去细胞成分、纤维蛋白原及其它干扰物可出现孔底由变蓝的跳孔现象,此标本重复实验结果往往是阴性;  | 放置时间(自然放置 1~2h)及离心转速(3000r/min)、离心时间(15min)应引起注意  | ||
厂家试剂质量的变化造成  | 国家标准要求提高灵敏度时,厂家试剂灵敏度也相应提高,假阳率常常有所上升,但只要在合理范围,是可以接受的  | ||
水质问题  | 防止蒸馏水污染  | ||
加酶量过多(如 50uL误认为100uL)或丙肝酶稀释时加量过多  | 加酶前检查移液器调节量是否准确,稀释酶时思想要集中  | ||
培养箱温度超过 37℃</  | 
上一篇:接招:Novus外泌体研究总攻略
下一篇:上海沪鼎教您选二抗!